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。今年省两会,四川省人大代表、四川轻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洪辉最关心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。
2022年,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再创新高,全国毕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076万人,四川轻化工大学今年的毕业生数量超过11000人。如何培养高质量的高校毕业生?王洪辉提出,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、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,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,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,核心问题就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他建议,强化就业育人功能。把就业教育、就业引导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,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,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,打造一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基地,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、就业观和择业观。强化就业育人,鼓励学生把就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,积极投身重点地区、重大工程、重大项目、基层、乡村振兴一线等领域就业创业。王洪辉还提到,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是高校的职责,因此必须强化教育服务城市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,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、西部大开发、四川省“一干多支、五区协同”发展战略,推动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深化产学研融合,汇聚办学资源、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,更加突出学科专业优势特色,为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强支撑。
同时,把提高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调整专业设置、学科结构、培养模式、课程体系的重要参考,通过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和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,前瞻性地调整专业结构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。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育人模式,引导行业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,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,持续推进“产教深融、校企同创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,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。
王洪辉说,“加强就业实践基地建设,密切教学实践和就业能力的联系”也非常重要,这样才能真正培养"宽口径、厚基础、强能力”的应用型人才。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,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,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。
【编辑:admin】